提标改造技术分享及思考
2017年,应领导要求,探索能不能把互联网领域的产品经理应用到环保类技术产品中,于是有了一篇《浅谈产品经理应用于环保类技术产品的可行性》,发表在了老寇说的网站及公众号中
互联网的产品经理与环保类的技术产品经理的主要区别为:
互联网的产品经理是B2C,客户以千万计,而互联网领域的技术产品面向的是企业,基数很小,所以可以说环保领域的技术产品经理实际上是面向企业的产品经理,与互联网领域及快消领域不同
当然,他们也有共同点,无论哪种产品经理有一个共同的基础:需求,这也是当时环保领域经常推动调研的原因。
当下,对于几个产品经理的相同及不同点仅有简单的比较,没有得出一个可靠的结论。
时至2018年,公司内部再次召开技术产品讨论会,其中有一个词:“政策”,让人灵光一动
环保领域的技术产品经理是不是可以看做是面向“政策”的产品经理呢?政策驱动着行业内的动作,所有响应政策的企业都是我们的客户,基数很大,且这些客户群非常显然,无需我们再去寻找需求,我们只需要对应政策找到合适的产品,这条线就很清晰了
那么,如何做好面向政策的产品经理呢?
一、面对细分领域,我们的方法就是技术产品本身
这里的细分领域指的是对水质中某一个或几个指标进行去除,通过技术产品的手段实施,而这里应对的技术产品又可以分类:
a、深度处理,如深床滤池、第二代BAF
b、强化处理,如MBBR,芽孢杆菌等
二、面对综合领域,对于指标去除需求很多的客户,我们的方法就是打组合拳
所谓打组合拳就是多种技术产品结合,比如臭氧+BAF+深床,通过多个技术产品去除多个水质指标
而无论哪种方式,我们的根基在于技术,而技术的来源在于研发、引进
我就职以来接触到的技术产品包含:
其中有验证失败的,有成功稳定运行的,有在试验当中的,可以得知,技术产品的引进是基础,一个公司对于技术产品的理解有多深,在面向“政策”的道路上就走的越远
至此,一条线路已经很清晰了:
面向“政策”-提标–研发、引进,技术产品一定是未来环保圈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
除此之外,我们能不能将互联网领域的一些特征应用到环保领域当中呢?
比如:
宣发:能否通过广告的形式解决传统行业信息闭塞的问题
生产力:能否通过自动化计算取代耗时耗力的行为
这些都是我们可以考虑的方向。